
工学院现有机械与工业机器人、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、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三个系,以及智能制造、精益管理二个研究院。招生专业包括智能制造工程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、通信工程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以及软件工程等13个本科专业。其中,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产教融合试点专业,通信工程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为江苏省独立学院综合评估星级专业。
工学院构建了稳定的优势互补、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。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者占85%以上,双师型教师超80%,其中江苏省产业教授2人、高级工程师6人;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、姑苏高技能人才1人、昆山市高技能重点人才3人及昆山紧缺产业人才4人。近年来,工学院教师获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、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555000a线路检测中心项目3项、其他省/市级项目15项,申报发明专利33项、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0余项,获评苏州市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。校企团队联合申报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获二等奖、三等奖各1项,江苏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获一等奖1项,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,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。
工学院建成“教育部—产教融合ICT”及“互联网+中国制造2025”两大产教融合创新基地,拥有“ICT电信学院”“经世智造企业学院”两个苏州市优秀企业学院,获批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基地(人才输送中心)、苏州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、苏州市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等。此外,工学院还拥有现代制造实训中心、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与创新中心、电子设计与创新中心及软件开发与创新训练中心等6个校内创新与实训基地,以及30多个专业实验室。2023年获批苏州市软件产业人才培训基地试点单位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智能制造第二批考核站点、昆山市工业互联网公共实训基地等。
工学院全体教师努力践行“以学生为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的工程教育理念,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不断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模式、新途径、新机制,正努力打造培养具有创新思维、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高地。近年来,开展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3项,举办AQA质量管理工程班、昆山农商行冠名班、博众精工冠名班等校企协同育人试点班12个,以及各类校企联合技能大赛18项。“校企共建、产出导向”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获批2022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“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”典型案例。
近三年,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,获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2项、江苏省省赛金奖4项;获“创青春”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1项、铜奖2项、“中国创翼”创业创新大赛国赛三等奖1项、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三等奖2项;获人社部全国优秀创业创新项目、CCF科技创业大赛(TEC 2021)优胜创业团队、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等。此外,各类专业竞赛也屡获佳绩,如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国赛一等奖、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(人工智能实践赛)国赛一等奖、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国赛一等奖、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赛(机器人任务挑战赛)一等奖、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(天使组)一等奖、全国大学生大数据分析技术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等。